首页 男孩起名正文

用周易取名字于姓男孩

中国文明网2019年1月“中国好人榜”网络点赞评议开始了,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于国伟入选助人为乐候选人;河南开封于清旺、吉林于占宝入选见义勇为候选人;辽宁省盘锦市于鲨入选敬业奉献候选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于爱梅、山东省聊城市于书纪入选孝老爱亲候选人。现转中国文明网登载的他们的事迹,供大家学习,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中国文明网和下载“文明中国”手机客户端,通过点击候选人浏览评议事迹,也可登陆“文明中国”手机客户端,在“活动”板块参与点赞。

于国伟:心有大爱铸忠诚

用周易取名字于姓男孩

于国伟,男中宁县天元锰业职工。在家孝顺父母,在公司爱岗敬业,虽然并不富有,但是始终却没有放弃对残疾儿子的治疗和教育。并坚持为社会上一些重疾患者、弱视群体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捐助达上万元。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宁人,出身在一个美丽的河边小村,父亲是个老党员、老教师,母亲是个没上过学的苦命人,受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养成了好习惯,心地善良,孝顺父母,不怕吃苦。在他十五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了,那时还在上初中的于国伟感觉天要塌了,一个家庭不富裕靠几亩薄田为生计的家庭以后咋办?一个老母亲带着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如何生活?那时每到放假,他就去工地上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和交学费,从来不会乱花一分钱。由于家庭的原因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业。一人背着行李出门在外闯荡十几年,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母亲也越苍老了。为了能有个稳定的生活、更好的照顾母亲、家人,于2009年2月加入到天元锰业这个家乡的企业。

进厂之初天元锰业只有老厂这一个小厂,他被分配到中心化验室工作,这个部门相对来说工作比较轻松,但是工资较低,心有不甘,心想自己是来赚钱养家的不是来过安稳日子的,苦自己一人可以,不能让母亲和家人再受苦。于是,他放弃好的工作岗位,主动来到最苦的机电车间,开始了漫长的安装工作。刚开始在锰一厂二期建设,大家对安装都还不适应。按设计要求,需从二期浆化车间铺设一条直径400mm的PE管线,把液体输送到老厂化和车间,没有专业人员,工作进度缓慢,于是他主动请缨,一边不断向厂家请教,一边利用下班时间查阅资料,反复琢磨,一连两天一夜没有合眼,攻克了难关,顺利的完成了工作任务,这些管道直到今天没出过问题。只有工作着才会快乐着。时至夏季,二期整个厂区的电缆支架的制作是又一个难题,工作量大、天气炎热、设备老旧、焊接人员缺乏。不怕吃苦的他接受了这个任务,我们以流水线的作战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安全和质量,当每天下班时,看到每个工友的衣服就像刚从澡堂里出来一样时,大家相互调侃的说是尿裤子了,即使是这样,每天一上班的他依然带领大家坚持奋战,苦中作乐,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

2012 年金属锰二厂开始建设,一个昔日的戈壁荒滩成了建设的厂区,骑车从老厂到这里,你会发现每个人身上会落满厚厚一层尘土,山上没有可以遮荫的地方,手机没有信号,就这样带领电工先锋人员驻扎在这里对这里的几万米的接地进行了前期的安装,干涸的砂浆土、白浆土、黄胶土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手工用的榔头把从木质到铁质到PE材质也不知道换了有多少,手上的老茧也不知道掉了有多少层,回到家里连吃饭抓筷子的力气都没了。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退缩,于国伟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现场,带头苦战,每天对员工评先选优,包工保量,鼓舞向先进学习,出色的按时完成了厂区12万米的环形接地,消耗钢材100多吨,一次性全部通过验收,在电解车间110吨变压器的安装上大胆创新,破除旧思想,引进新设备,将手动人工安装改为电动设备安装,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得到了集团领导的嘉奖。

天生我材必有用,自强不息为男儿。始终以劳动为荣。在这几年的工作里,他始终高要求自己,也多次被评选为先进个人、先进班组、先进班长、先进主任、最美天元人,但是从没有将自己和员工拉开距离,而是更加的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的服务好每一名员工,更加高要求自己,现在的他不仅已是一名光荣的、合格的正式共产党员、而且也利用闲余时间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想,即将拿到大专毕业证。

思想决定心态、心态决定善恶、善恶决定成果!以做善为荣!今天的他虽然并不富有,但是始终却没有放弃对残疾儿子的治疗和教育。并坚持为社会上一些重疾患者、弱视群体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捐助达上万元。自己身在最基层,深深的感受到疾病与贫穷的可怕与无奈,只要是他看到的、遇到的有困难的人,他都会想办法无名帮助,并劝说别人也献爱心,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人间,他期待着这一天也用自己的行动告诫身边的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总是说以感恩为荣!今天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这要感谢国家、感谢共产党、感谢天元锰业。没有这么好的国家、没有共产党、没有天元锰业就没有今天。他感恩共产党,给他这么好的一个国家;感恩天元,给他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感恩他的父母,给了他生命,培养了他 ,让他有个好的思想、人品。这么多年来,他数十年如一日,对天元不离不弃,就是希望这个家乡企业越来越好,希望中宁越来越好,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他愿与天元同呼吸、共命运。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祝愿天元发展的越来越强大!

于清旺:好党员多次搀扶倒地老人被称开封“扶人哥”

用周易取名字于姓男孩

点击下面链接了解于清旺事迹:

【大美于氏】2018年10月“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候选人于清旺

于占宝:两次跳进冰冷刺骨的松花江中,成功救回了两名年轻人的性命——记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教师于占宝

用周易取名字于姓男孩

于占宝,男,汉族,1975年1生,中共党员,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教师。

2017年2月6日晚9时许,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教师于占宝两次跳进冰冷刺骨的松花江中,成功救回了两名年轻人的性命。目前,被救者已经脱离生命危险,事后,于老师说,“当时冬天气温零下25度,水确实很凉,我都冻麻木了。不过我觉得如果我眼看着生命在我眼前流逝,这辈子都会不心安。”

散步时遇到有人喊“救人”

于占宝晚上有到松花江畔江滨公园散步的习惯。2017年2月6日晚8点40分左右,正在江畔行走的他忽然看到一个人跌跌撞撞地跑过来,喊着:“快下江救人!”

于占宝迅速跑到江边,和那人一起冲了过去,手持树枝试图营救。模糊光影下,发现似乎是两个人躺在江中,旁边还有许多碎冰,距离岸边十几米,树枝够不到。其中一人仰面躺在水中,一点意识都没有,另外一个女孩还在大喊“救命”。

江畔多雪,冰与地面相连难以分辨冰面和陆地。于占宝和另外一名男子没想到脚下已经是薄冰了,“呼啦”一下落水了,直接到腰,手机、车钥匙的全被水泡了。他们两个人奋力挣脱上岸,于占宝又询问其他岸上群众是否拨打“110”和“120”,他们说打了,当时于占宝预感如果再等下去这两个人生命危在旦夕,那个女孩还不停的顺着水流向下漂。这时于占宝毅然决然的脱掉呢子大衣和外裤,返身跳入水中,到不能行走的地方改为游行,接近了两人。

两次往返救下两人

“当时,落水两人间距离有三四米远,可以看到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躺在冰水中。男孩已经没有意识了,女孩让我先救他。”于占宝介绍当时感到男孩已经没有意识了,处境十分危险,距离岸边又近,所以先奔男孩去了,刚跳入水里还能走,两三米就得改为游了,游到男孩身边我再次招呼他,他一点意识都没有了,于占宝拽着男孩衣服一点一点的往岸边带他,到于占宝感觉能站立起来的时候,迅速站起来,拽着他的胳膊奋力将其拖到岸边,交给其他参与救援的同志,并告诉赶快给他控一下水。(后来岸边人跟于占宝说给被救者控一下,吐出五六口水后,突然有呼吸了)并再次毫无顾忌的转身奔女孩去了,这时女孩距离岸边越来越远,有被水流冲入冰层底下的可能,面对着冰冷的江水,黑暗的夜,虽然自己本身处境十分危险,但于占宝毫不犹疑,依然再次转身走入冰冷的江中去救落水女孩。等于占宝游到女孩身边的时候,女孩也已经没有意识了,并且半个身子已进到冰层下面,只露个羽绒服小帽头,于占宝抓住她的肩膀迅速将她提出水面,本想拽着她右胳膊跨在冰上缓一下,没想到冰太脆了,呼的一下他们俩一起没入水中,这时于占宝依然没有撒手,使劲全力往上游,露出水面后,四周全是冰,于占宝左手拽着女孩肩膀,右手还得扒拉前进路上的冰,脚下还得使劲的游,这时在水里的时间太长,体力明显透支,但于占宝心中的信念驱使我必须全力安全上岸。于占宝不停的游,能站立起来的时候于占宝就拖着她向岸边走,女孩体重再加上衣服湿透,显得格外沉,但于占宝不能放弃。这时岸上群众用树枝拽于占宝,树枝突然也断了,但于占宝没有灰心丧气仍然负重前行,这时岸上群众趴在冰面上用拖布杆把于占宝拽到了岸边,于占宝把女孩推上了岸,又把于占宝拽出了水面。

上岸后,于占宝战战兢兢的跑到江滨公园公厕取暖,这时四肢已经麻木,突然腹部心脏剧烈疼痛,呼吸困难,于占宝用没有知觉的右臂抡起拳头不停的敲打心脏并不停的呐喊,五六分钟后症状逐步减轻,手臂、脚面和小腿多处擦伤,至今紫肿。岸边群众也陆续将落水者抬到公厕内取暖。于占宝缓过来以后,不顾个人安危,十分关心两名被救青年的状况,还帮助被救者活动大腿、胳膊,让大家不要管他,赶紧救护两名落水青年。

2017年2月7日下午,在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女孩的哥哥王冬冬、堂兄王东方,男孩的母亲张霞等人见到了于占宝。王冬冬见面就搂住了于占宝,连连致谢;王东方则连连鞠躬,感叹:“如果没有遇到你,我妹妹他俩的命都没了。”张霞悄悄落泪,称儿子捡回了一条命。

王冬冬介绍,他和王东方在吉林市工作,19岁的妹妹王宇欣三个月前来找他们,男朋友是三天前过来的。“他俩说出去溜达会儿,20分钟左右回来。可是晚上快9点了还没回来。我和弟弟穿上衣服准备出门找,遇到一个好心人上门说他俩掉水里了,被救上来了。”

“于大哥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对我妹他俩就是恩同再造!”王冬冬称。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海峰介绍,两名落水者入院时体温都很低,代谢不足,加上吸入大量脏水,导致吸入性肺炎。男孩当时昏迷,经过抢救,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只是体温偏高需要继续治疗。二人四肢等部位有冻伤,幸无坏死情况。

得知于占宝老师这次的义举,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党委书记李才第一时间提出要求,安排人员看望于占宝。于老师毕业留校工作二十多年了,平时就是一个很有正义感、很有责任心的人。事件发生是偶然的,但事情发生后,于占宝的同事、同学、朋友们都说,面对这种突发情况,于占宝至自身安危于不顾救人是必然的,因为在平时他就是一个爱憎分明,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和正义感的良好品格好的共产党员。见义勇为事件发生后,于占宝积极加入见义勇为爱心团队,为生活困难见义勇为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自己花钱购买棉被为生活困难人员进行捐助。

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对于占宝老师见义勇为事迹高度重视,联合多家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报道,吉林日报、江城日报,江城晚报、新文化报,吉林电视台新闻频道、直播江城,都市110,中国吉林网,吉林乌拉圈。经过报纸、网络等媒体的广泛宣传,于老师英勇救人的事迹在网易、腾讯、搜狐、凤凰网、今日头条、新吉林、点点吉林等新媒体客户端广泛传播,在社会上、学院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点赞,传播正能量,一些同事讲到,这件事改变了人生观,很受教育。

于占宝的先进事迹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先后被授予“吉林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吉林省道德模范”、“吉林好人标兵”、“江城好人”、“吉林市五一劳动奖章”、“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

于占宝说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是党和政府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要以此为契机,倍加珍惜荣誉,戒骄戒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平凡工作岗位奋力做好不平凡的工作,也会更加努力做好弘扬正气、弘扬正能量的好人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于鲨:视他亲如己亲 护送“夕阳”显赤心

用周易取名字于姓男孩

于鲨,女,1979年出生,1998年参加工作,共产党员,现任盘锦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护理部主任。她在护理岗位上工作已有 17个年头,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朴实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心和真情。她护理过的养员已经有200余人,把对老人的所有感情都融入到了平凡而普通的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连续三年被评为市民政局先进工作者,2011年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2012年荣获辽河油田电视台《新闻超视》栏目春节特别节目“优秀个人”奖,2014年被评为盘锦市首届“十大孝子敬老之星”,2015年被评为“盘锦好人”。

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无怨无悔

在全院老人眼中,于鲨是他们尽心尽孝的好“女儿”。这种认可是她一趟趟风里雨里送水送药,送衣送饭累积起来的,也是一次次义务为老人剪指(趾)甲、理发的互动中,老人们对这个贴心的主任表达的最真心的夸奖和感谢。

粗算下来,于鲨每年差不多要为福利院内的老少养员们理发近1000次,老人和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福利院的“理发师”。院里有5位老人有灰指甲,给这些老人剪指(趾)甲的活儿大多数人都避而远之不愿接手,她却每每愿意主动承担。带手套操作不方便,就赤手修剪。每次为他们修剪指甲都需要大约3个小时,一番下来,长时间弯腰低头的于鲨要缓一会才能站起来,也为此落下了腰酸背痛的毛病。老人们时常感动落泪,念叨“就是自己的亲儿女也做不到这样孝顺啊!小于真是个好孩子”。

为福利院老人花费的精力多了,对家中老小的照料就不得不疏忽了。也因如此,于鲨自认为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妻子、好母亲。自到福利院工作,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工作上。孩子不足1周岁时候,她就又上岗了,并且放弃每周的休息,将年幼的儿子狠心断了奶交给丈夫或者干脆送到全托的幼儿园。对孩子对家庭她虽然满怀愧疚,但这些愧疚却没有让她踯躅不前,而是化作一股前进的动力,让她在福利院这条护送“夕阳”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实。这种付出在于鲨看来并不是一种牺牲,反而成了习惯,福利院已经成为于鲨第二个家。

献真心,动真情,坚守心中的“孝道”

“敬老无亲疏,天下高龄皆父母”是她坚守的工作信条。面对病重的老人她会义无反顾地服侍在床前,亲自喂汤喂药,陪伴在床前,整夜不合眼,直到老人痊愈出院或病情稳定后才放心离开。她为全院近30个老人送终,做净身、刮胡子、穿衣服,每次都是亲力亲为。福利院中有一位名叫江韩氏的大娘,脾气十分古怪,经常打骂护理员,于鲨也不例外,可是她却从不在乎,反而更加关心这位老人,经常为老人梳洗、穿衣、喂饭,正是她的这种执着的真情感动了大娘,韩大娘在临终时还握着她的手,就像拉着自己的女儿一样,眼角流泪,满怀牵挂依依不舍。她也像女儿一样,精心地为老人办完后事。然而于鲨在自己父亲病时却无法留下来照顾,更是在母亲临终前没有看到最后一眼,留下了终身的遗憾,但她至今却无怨无悔,坚守自己心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为宏大的孝道。

务实创新,科学制定人性化服务模式

于鲨对福利院的护理工作不仅倾注着情感,更用她的智慧为护理工作增彩。于鲨十分善于总结护理工作经验,在她的带动下,全院的护理工作更加人性化、有效率。她工作中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做到“六心”和“四到”,即“热心、耐心、细心、诚心、爱心、关心”和“心到、眼到、嘴到、手到”。13年来,这已经成为她工作中的座右铭,在她眼里每位老人都胜似亲人。身为护理部主任的她深知,只有身先士卒,才能带动其他人的积极性,才能有说服力。所以,在工作中她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表率带头作用。面对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她总是冲在护理第一线,为其量身定制护理方案,精心照料他们的生活,从而杜绝了褥疮的发生;面对有心理疾病的老人,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计划,定期进行心理疏导,直到病情缓解为止。在工作中,她总能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因此同样参加省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培训之后的她总能克服实际问题将护理知识尽快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去,使全院护理的专业程度更上一层楼。譬如,老人都容易打瞌睡,很多时候坐在轮椅上就不知不觉地睡着了,通过业务学习,于鲨知道可以通过购买安全带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为了节约费用,她便亲自用旧衣服裁剪的布条为所有坐轮椅的老人们缝制“安全带”。为了可以尽快地让老人们都用上“安全带”,她不分昼夜赶工。现在,盘锦市社会福利院中坐轮椅的老人都已经用上了她自制的“爱心安全带”,有效地解决了老人独自坐轮椅易摔倒的问题。

除了悉心照料老人的生活,于鲨同样关心老人的精神世界。工作之余她费尽心思组织策划娱乐活动,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成立了有30位老人组成的院秧歌队,每天上午1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帮助老人们养成了强身健体和自娱自乐等良好生活习惯。平日里她经常陪老人打牌、下棋,还组织他们套圈、集体观看电视节目。为了养员们的幸福,她无私地付出难计其数,可谓“窥斑难以见豹,笔墨怎能形容”。

爱得深,敬得真,老人贴心的“好女儿”

护理部的日常工作虽然繁忙琐碎,但于鲨是个有心人,她能将每位老人的生日和喜好熟记于心。在盘锦市社会福利院有一位76岁高龄的刘大爷,无儿无女,已经在福利院生活十余年,儿女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对于这位老人来讲就是天方夜谭,然而于鲨却将一份难能可贵的亲情送到了刘大爷身边。每年刘大爷过生日,她总是准备好蛋糕和丰盛的菜肴为老人庆祝寿辰。刘大爷总说:“我有女儿,有女儿,我女儿还给我过生日呢!”

春节是家人团聚,热闹喜庆的日子,远在千里外的游子都是千方百计赶到家里,目的是与家人们能够一起过上一个团圆年。院里的孤寡老人也有同样的奢望,考虑到老人们的心愿,于鲨放弃了和家人团聚,工作以来几乎每年春节都留下来和院里的老人们共渡团圆佳节。她总是这样说:“院里的养员都是无依无靠老人,他们大半辈子都是冷冷清清、孤孤单单的,如今来到了福利院这个大家庭,我作为他们的‘女儿’,当然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幸福。”

不怕脏、不怕累,坚守工作第一线

大家都知道,护理工作中为卧床老人洗澡、清洗大小便是最棘手的工作,也是作为一名护理人员不可回避的考验。很多护理员对此始终有心理障碍。但面对此类问题,于鲨从不退缩,从不避讳,总是从容面对。面对大小便失禁的老人,于鲨也从未表现出蔑视和无视,总是经常查房,查看是否有老人出现大小便失禁问题。一旦发现她会及时处理,因为老人不配合,大小便弄在身上是常事,她还陪着笑脸,哄着老人开心,给老人换上干净衣服和床单被褥,不让老人受一点委屈。瘦小的她总是累得满头大汗,却没有一句怨言。另外很多老人患有各类型的老年性皮肤病,因此在很多护理员看来,给老人洗澡也是护理老人诸多艰难工作中的一大难题。而于鲨同样从来不怕脏、不怕累,不分男女主动为老人洗澡。怕带手套给老人洗澡洗的不干净,她从来都是不带手套。洗完澡还要为老人涂抹治疗皮肤病的药品,给老人更换上干净的衣服。

福利院里护理人员的事迹谈不上壮烈,更多的是琐碎,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在这样的岗位上发光发亮呢?于鲨用她的一颗火热的心侍奉着这么多的“父母”。她默默无闻的辛勤工作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无怨无悔。让身边同为护理人员的人们深深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体味到了什么才是平凡中的伟大。在她身上无时无刻不闪耀着人性最亮丽的光辉。

于爱梅:十里八乡好儿媳

用周易取名字于姓男孩

于爱梅,女,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文市镇联合村村民,照顾患病公公不辞辛苦,关爱孤寡邻里和睦共欢欣。她是贤良淑德的典范,以自身之良德成为儿女的楷模。

2010年,于爱梅丈夫蒋吾亮退休后,两夫妻放不下在灌阳独自生活的叔叔蒋乾德,想回到老家为叔叔养老,与妻子一商量,于爱梅非常赞同,于是两口子回到了文市镇联合村大竹山屯长住下来。在2016年,于爱梅的公公——88岁的蒋武德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吵着要回灌阳老家,与他同龄的老伴已无力照顾他,两个老人给资源的家人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于爱梅主动向丈夫提出,接公公到灌阳和自己一家 共同生活。经过一年多每日的洗澡、擦身、接大小便,原先痴呆邋遢的蒋武德恢复了往日整洁干净的风采。公公在于爱梅面前乖得像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于爱梅还乐于帮助村里的困难老人。85岁的邻居邓林秀 长年卧床,于爱梅有空就去看望,嘘寒问暖,还送好吃的。

蒋乾德是蒋武德的亲弟弟,今年78岁了,由于家庭出身和眼疾的关系,终生未婚,独自一人生活,日子过得很孤单。2010年蒋吾亮退休,他们夫妻俩放不下在灌阳独自生活的叔叔蒋乾德,想回到老家为叔 叔养老,与妻子一商量,于爱梅非常赞同,于是两口子回到了文市镇联合村大竹山屯长住下来。

事不凑巧,2016年,88岁的蒋武德得了阿尔茨海默病,吵着要回灌阳老家,与他同龄的老伴已无力照顾他,两个老人给资源的家人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负担。于爱梅主动向丈夫提出,接公公到灌阳和自己一家共同生活。

把公公接回来容易,照顾起来却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公公被接回的第二天,于爱梅夫妇闻到公公身上散发出一股刺鼻的臭味,就想让他洗个热水澡,不料无论怎么劝,公公就是不答应,谁让他脱衣服他就打谁。蒋武德是一个1.75米的大个子,而儿子蒋吾亮身材只有1.60米,他抱着父亲给他脱衣服,父亲挥起拳头使劲地打他。于爱梅看不下去,只好来帮丈夫,像哄小孩一样,终于给公公洗了回老家后的第一个澡。经过这一次之后,于爱梅给公公洗澡、擦身、接大小便就显得越来越自然了。经过一年多的服侍,原先痴呆邋遢的蒋武德恢复了往日整洁干净的风采。公公在于爱梅面前乖得像一个幼儿园的孩子。

于爱梅不仅无微不至地服侍公公和叔叔,对村里的困难老人她也乐于帮助。85岁的邻居邓林秀长年卧床,于爱梅有空就去看望,嘘寒问暖,还送好吃的。邓林秀老人的儿子蒋亚明讲到此事,心里充满了感激。

现在蒋吾亮二女儿和女婿见父母服侍两个爷爷很辛苦,也把家搬过来一起生活。如今组成了一个9个人的大家庭,尊老爱幼,其乐融融,村民们见了十分羡慕。

于书纪:孝子悉心照顾智障母亲14年

用周易取名字于姓男孩

十四年时光荏苒,他一直陪在母亲身边。对于命运,他没有抱怨,对于未来,他也没有过多的奢望,所希望的只是母亲余生平安。

于书纪现就职于四川成都一家淘宝网公司担任美工设计,今年26岁,每月工资3700多元,下班后他总是第一时间来到母亲身边,天气好的时候,就尽量多推着母亲四处逛逛。每年春节前后,于书纪总要带着母亲回农村的家。农忙季节,他也总要回来,帮助因脚有残疾,行动也不方便父亲干一些农活。

于书纪悉心照顾患有智力残疾的母亲,每天早晨给母亲穿衣,扶母亲坐上轮椅,一日三餐端水送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为防止母亲久坐或久卧滋生褥疮,于书纪每隔二、三个小时都要帮她挪挪身子,繁重的家务和7亩田的沉重农活都由于书纪独自承担,常常是背着星星上工、驮着星星下地。别人劝说道:“书纪,你还是挣钱去吧!不要带着母亲,带着是个累赘!”而于书纪却坚定地回答:“不!我要守在她身边,儿子是她生命的另一半”。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于书纪始终坚定地照顾患有智力残疾的母亲生活。冬天怕母亲冻着,他特意从集市上买回取暖袋放在她胸口,一有空,他就把母亲领到户外,让她好好享受一下阳光;夏天,他又特意在她床头安装了一台小电扇,多年来,为让母亲和父亲生活得好些,他从未添置过一件衣服,身上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的大半新衣服。为支撑这个贫寒的家庭,悉心照料好心爱的母亲,于书纪放弃了原先在南方一家电子厂打工的丰厚待遇,鸡蛋除每天给母亲补补身上外,他从没有舍得吃。面条、米饭、煎饼、水饺,青菜、肉食、水果,他变着法给母亲做好吃的,想尽办法来平衡饮食营养。书纪经常做白菜炒肉,特意将白菜切得很碎。母亲的牙齿不好,他就将各种食物都做得又软又烂。饭做好后,又拿着小勺,一勺一勺喂给母亲。做饭、洗衣服、梳头,将母亲生活的小细节照顾得非常周到。

为了治疗和缓解母亲病情,他带着母亲四处求医,虽然经济条件不佳,可从不吝惜。想让老人摆脱封闭环境,多与人交流,他主动和母亲多说话,常常带着她到街上与人聊天。为防止母亲感冒,每年冬春季节,他都带着母亲注射流感疫苗,定期做身体检查。

为方便照顾母亲,于书纪把自己的床安在距离母亲的床只有几步之遥。每天傍晚,于书纪就早早睡下。他都是和衣而卧,他说只有这样,在冬天的夜里他才能听到母亲喊就立即下床,要不然等穿好衣服再起床就误事了。有时冬天特别冷,于书纪就给母亲盖上两床被子。他说,晚上用电热毯皮肤会干燥,宁愿晚上多起几次给娘掖掖被子,多换几次热水袋里的水。每天于书纪还会把外面听来的新鲜事讲给母亲听。

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母亲身上总是干干净净的,不仅从未得过褥疮,而且房间里也闻不到一点儿异味。一个小伙子精心照料母亲这么多年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母亲也辛辛苦苦把我养大,同样也没有要求得到什么回报,现在就是该我孝顺她的时候了”于书纪说。

数十年如一日,很多时候打工他还带着母亲。难道他真的不知疲倦吗?于书纪说自己本就是闲不住的人,早已经习惯了忙碌的生活。十四年,多少个风雨雪夜;十四年,太多的辛酸苦楚。但生活和苦难总能教会于书纪更多。只要母亲在,才像一个家。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有多苦多累,对于于书纪来说都无所谓。这就是于书纪,年仅26岁的他,十四年如一日,用稚嫩肩膀撑起家庭幸福和睦的一片蓝天。

(图文转自中国文明网)

原地址:https://9qiming.com/qm/1292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