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女孩起名正文

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 柯姓四字名字女孩

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

一连三十二篇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的广东地市攻略,克里斯已经全部介绍完毕!那么从这期开始,克里斯将会更细致的讲述广东的一些文化、美食等等一些攻略!那么这期,将会从古村落说起!

广东的古村落

为什么要讲广东的古村落?岭南文化是由古村落开始的,而且古村落能够代表一方的风土人情,古村落的建筑颇有民系特色,而古村落有很多凄美的故事。本期的古村落是横跨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将会走入不同文化底下的古村落,深入研究

一、广州市海珠区黄埔村

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

黄埔村作为现代黄埔港名称的由来,南宋时期已是“海舶所集之地”,建于明代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海鳌塔,就是为外来船舶导航而设,如今仍屹立于珠江河畔。黄埔港之所以闻名世界,是与其逐步发展成为清朝时期广州对外贸易的外港有密切关系。

黄埔村现在还不是一个旅游景点,但是同样为广州的城中村,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他却是古色古香。镬耳屋!居然能在国际大都市找到这种代表岭南建筑风格的房子!镬耳屋是岭南地区传统广府民居的典型代表 ,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分布于大珠江三角洲、粤西地区,因其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在明清时期的广府民居中,一般是出过高官的村落,才有资格在屋顶竖起镬耳封火山墙。镬耳屋山墙砌成镬耳状,故称“镬耳屋”。

能在国际大都市广州能有如此古色古香的古村落,不得不赞广州的文化保育方面做的不错

地址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广州市海珠区新洲立交桥与新港东路交叉口南50米。

二、深圳市龙岗区大鹏新区坝光村

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

根据《宝安县志》,1979年深圳建市之前,宝安县本地村民中,讲客家语的客家人占了六成左右,他们分布在龙华、盐田、龙岗、坪山、罗湖、石岩、西丽等地,并且在那些地方留下了一大堆客家民居建筑群,根据粗略统计,在深圳保存下来的还有300多座。

坝光村号称是深圳最美的客家村落之一。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葵冲办事处东部,于盐坝高速的终点站。坝光村原名坝岗村,因在本地客家话里面“岗”与“光”发音非常相近,后来坝岗就被叫成坝光。村里居住着多个姓氏的客家人,是名副其实的客家村。300年多前,村里的祖先从粤东河源紫金来到这里开基落业,繁衍后代,形成了18个村落。他们以农为业,渔、盐为辅,营建了一个美丽的家园。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坝光村是生态走廊,可谓名副其实。村落里一片静谧。芭蕉林、灌木丛、银叶树、长满绿草的滩涂的翠绿与远方蔚蓝的海岸线相映成趣。在盐灶自然村,一头在滩涂上食草的黄牛与一只白鹭和睦相处,略显静寂的村落中偶尔可闻几声犬吠。

由于这里还未曾开发,生态环境保持得特别好,有大片的红树林,成群的白鹭,附近还有火山岩石地貌的岛屿、沙滩,非常适合深圳人周末休闲度假。坝光村由18个自然村组成,散布在16公里的海岸线旁。坝光地处偏远,山多地少,过去的交通不便却为深圳保留了一块山清水秀、景丰林密的城市净土。村里人介绍说,村里的古树众多,品种珍贵,随便一棵大树,树龄都可达百岁以上。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西乡路8号西南90米

三、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会同村

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

沿着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岐关公路,于浓荫庇护中来到当年乡绅捐建供行人休憩的缉卿亭,一条静谧幽然的乡村小路将人们引向凤凰山麓深处的会同村。蜿蜒的小路两边,农林、果园、水田相间呈现,水明山青,一片丰饶。空间渐次开阔中,一群群雪白的鸭子在池塘里悠闲地游弋,一大片高大茂密的樟树下,依稀的一段古村墙;踏过一座横卧的石桥,来到会同村口。抬眼望去,2座碉楼、3座祠堂整齐地排列在村前大街上:典型岭南风格的祠堂,清一色的硬山顶,青砖墙,门廊、月台、屋脊上都是精美的石雕装饰;而体量高大的碉楼却挟带着浓烈的西洋风格,无言展现着当年的雄心与视野,使得起伏雄健的村前建筑轮廓交织起中西两种语言,让每个前来探访她的人强烈地感受着这座著名岭南古村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

会同村的核心结构俗称 “三街八巷”。其“三街”为:村内沿荷花塘由北向南的“下横街”、与之平行依山势渐高的“中横街”和“上横街”。“八巷”为八条东西向的石街小巷。“八巷”自下而上顺山势连接三条主街,“三街八巷”互相垂直交错,构成方正规矩的“棋盘式”空间组织架构。而其单体民居设计中更是巧妙地运用了现代模数制设计手法,以传统民居正房加前院为核心,以增加左右书房和前后院落为变数,演变出满足各种家庭人口、代际增加和长幼尊卑次序的住宅,使整个村落风貌即统一又有变化,极富韵律感。会同村的祠堂、民居建筑质量上乘,多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梁架体系,抬梁、山墙承重混合使用,而在外檐处雕刻石柱代替木柱以避风雨潮气为当地特色,石梁托、雀替、牛腿的透空雕刻工艺非常高超,100多年来未失风采。

村内还有一座建于上世纪的西洋建筑--栖霞仙馆。由莫仕扬的嫡孙莫咏如于20世纪10年代为纪念他的妻子建造,也是这位成功买办消暑度假、交朋结友的乡间会所。它使会同村在1922年成为香山县第一个用上电和放映电影的村子,因为热心桑梓的莫咏如不仅把栖霞仙馆向乡人开放,使栖霞仙馆成为会同村具有半开放性质的花园,还从香港购回了柴油发电机安放在栖霞仙馆为整个会同村供电,甚至每隔数月就特意从香港请来电影队在栖霞仙馆为乡人放映卓别林的电影。栖霞仙馆的主体建筑是这座兼有中式碉楼的瞭望、守护、御敌功能和西式门楼的门卫功能的门楼,和这座仿照上海太古洋行建造的斋堂,在古树异木生机盎然的庭院内,还建有重檐攒尖顶的中国式六角亭,正方形基底的日本式歇山顶茅亭及印度式的啖荔亭,呈现了多元建筑文化混合、杂处的风格、意境,更平添了会同村的传奇色彩。会同村的聚落选址和村落规划,凝结人们崇尚自然的居住观念。其栖霞仙馆、碉楼、祠堂及村里格局齐整的清代民居,形成风貌完整的古建筑群,展示出近代岭南建筑风貌特色。其院落式的民居布局,祠堂的重点雕饰和碉楼、闸门的运用,展现了近代香山地区居住文化特征。作为珠海迄今保存最完整的的近代村庄,会同村不仅是以莫氏家族为代表的买办文化的物化缩影,也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兼容在村镇建设中的典例,它凝聚着百余年来香山地区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信息,是岭南近代史的活标本,会同村核心区现存历史建筑7897平方米。

地址:珠海市高新区唐家湾镇会同村会同路1号

四、汕头市澄海区程洋岗村

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

程洋冈俗称“大梁冈”,位于澄海城东北十五华里,古时候,因其挺立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的一个山冈,以故取名程洋冈,古时候简称凤岭,又叫岐陇或旗陇,又被称为凤鸣冈,因东有凤岭,北有凤冈山而得名,又有宋代陆秀夫题写的“凤鸣岐冈”石刻(已毁)遗迹可考。

程洋冈远在唐代已有渔民在凤岭聚居,以捕渔为生,唐代建有凤岭宫(岐陇宫,已毁),供奉汉南越王赵陀和唐医学家孙思邈,宋代曾祀东岳大帝,先后有柯、钟、黎、麦、詹、洪、翁、梁等姓氏的祖先在这里定居,现只存下柯姓的后裔,其中七姓只存遗址(有钟厝池、黎厝坟、麦厝园、詹埠头、詹厝埕、洪厝潭、翁厝斗,梁厝园等)。程洋冈现有的姓氏,有籍可考者,陈氏的祖先是在北宋时就到这里定居,这可从现在的遗迹和布局来看,石寨是陈氏的基地,其分布地盘较为广泛,现村中各个角落都有陈氏居民住居,石尾下渡和开凿于北宋哲宗年间(1086-1100)时的仙美溪渡口,这两处渡口一直由陈氏袭传撑浸;郑氏祖先清江公之长子,于南宋年间逃难来此定居;许氏祖先元隐公于南宋末“逃元番”从潮州到这里定居;明代洪武五年(1372)蔡氏祖先、明代宝德年间(1426-1435)林氏祖先也到这里定居。

清朝年间,盗贼盘起,时有海寇入侵,为了集结力量,保卫家乡。程前七乡(程洋冈、潜溪即前溪、东前溪即东乡、银溪即寺后、过溪当时包括今天的云一云二、管陇、窖西)当时就联防抗盗,统为一乡,约定一村有盗,六村相援,故用程洋冈这一名称,后来各村各自为政,程洋冈这个名称成为本村独自使用的名称了。抗日惨胜后,曾与莲阳的永平、竹林等合称为莲中乡。解放后,又联同程前片各村合称为维新乡,与窖东西合称为程美乡。

由于海洋不断冲积浮聚,山北面一带,北宋时期(960年)开始已基本成陆。当时韩江口海岸,由于群山作为防御海风浪的屏障,故在浅海区形成良好的停泊港口,时称凤岭港,又名岐陇港,潮州府志记载的“旗岭港,距城十五里,南洋大州港之北,处韩江发源而来,凡来往客舟,多泊于此,”指的就是此地。

由于耕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产品逐渐增多,加上海路交通通畅,于是工商业逐渐繁荣起来。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村内已建有永兴街,街门在现在市巷顶,匾上有“兴国丁丑”纪年(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据考古发现,程洋冈有宋代的营盘山古窑,莲花湖古窑与虎丘山古窑等窑群遗迹,还有经营糖业的糖房十数家,通过红头船连同陶瓷器远销南洋各地,形成了一个兴盛期。

地址:汕头市澄海区二三一省道

五、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松塘村

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

松塘村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上金瓯村委会。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间,始祖区世来(宋朝儒士区桂林之子)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此,至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2010年12月成为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自然环境优美。

松塘村倚岗列建,百巷朝塘,自然环境优美。以“奉直”、“培元”、“致和”、“忠心”等古老坊巷为肌理,为数众多的宗祠家庙、家塾书舍、镬耳屋民居、古井古树等点缀其间,构成完整的历史风貌。村中传统建筑规模达20275平方米,代表性建筑有“区氏宗祠”、“六世祖祠”、“见五大夫祠”、“东山祖祠”、“樵侣祖祠”、“明德社学”,“养正书舍”、“培元书舍”、“汇川家塾”、“孔圣庙”等。村中历史建筑充分体现了岭南建筑艺术的“三雕一塑”,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松塘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仅在明、清两代,考取进士者五人,行伍出身而晋身府台者一人,考中举人以及获颁优贡者近二十人。其中,区玉麟、区谔良、区大典、区大原四人入职清代翰林院,故松塘村有“翰林村”之美誉。至近代,又有革命先驱区梦觉等。这些历史名人的府第、故居都保存完好。较著名的有区大原故居“司马第”、区大典故居“太史第”及区梦觉故居“光荣之家”。村内还保留了一大批文辞隽永、内涵丰富的精妙古联。门楼巷名、村训格言,历代公益善举之引文、碑铭,以及赋咏松塘古八景的《松塘古名胜纪》等古人的遗墨瑰宝,保存完好。

六、韶关市翁源县湖心坝村

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

湖心坝民居群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1449年),是一座占地约30万平方米的大村落,至今有550多年历史。

湖心坝民居群包括了明清年间先后建设的59座围楼,除27座因年久失修而倒塌、拆除或改建外,有32座古建筑的主体结构和艺术特色仍保持着历史原貌,其中长安围、外翰弟、大夫弟、三门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心坝民居群位于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历史上素有“江尾粮仓”之称的江尾镇南塘村,是粤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较大规模的客家聚居村落之一。湖心坝民居群包括59座围楼,集古、奇、朴、幽于一体,千姿百态,形成楼外有楼、楼中有楼,仙阁群楼,前呼后应。群楼小巷连大街,纵横有序,红麻石砌井,鹅卵石铺巷,流水拱桥,鲤鱼吐水,大门屏风,龙凤呈祥,雕梁画栋,相互晖映。

湖心坝民居群分围屋和围楼两种,其平面布局皆为院落式封闭结构。围屋多建于明代,平面一般成圆形、半圆形,灰沙夯筑外墙、土坯砖砌内墙,如长安围、隆望围等;围楼大部分建于清代,平面呈四方形、曲尺形、梯形和其它不规则形状,多以青砖砌筑外墙,高墙壁垒,气势宏大,如建爵楼、修本楼(四方楼)、燕翼楼等。围屋和围楼皆建有祖宗祠堂或本支公祠,长安围(一称“厅下围”)中的永初公祠是全村沈氏宗族祭祀祖先的最大最古老的宗祠,为五进式建筑。

围楼一般建造二至三层,二层高10米左右、三层高15米左右。外墙多采用青砖或河卵石加灰沙板筑,有的围楼檐下凸出两行、横砖中再砌两行菱牙砖,形成撑拱上承悬山式楼顶,有的瓦面上还设天阶以作防御之用;有的围楼四角建有瞭望阁,设6-8个瞭望孔或枪眼,墙四周也设有许多枪眼;有的围楼四周在瓦面出水口处置有红石凿刻的“鲤鱼”或葫芦形状,瓦面雨水从“鲤鱼”嘴或葫芦中吐出。

围楼平面布局多呈“回”字形,中间设本楼宗支公祠。公祠一般设一进式、二进式,设天井以采光通风。公祠建筑十分讲究,其四墙用磨制青砖砌结,雕梁画栋;内柱一般设雕花隔扇,雕花有浮雕、镂雕,图案有梅、兰、竹、菊、花草、虫鱼以及麒麟、狮子、孔雀、凤凰、松鹤祥龙和其它飞禽走兽等,构图精致,色彩艳丽。楼内巷道皆用河卵石拼砌、平坦整洁,有的还砌出丰富多变的图案,赏心悦目,其排水系统科学合理,一般采用红条石砌边。每座围楼内有水井一口,井筒平面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系用整石凿成。

地址:韶关市翁源县

七、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

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

旧县村是麻章区湖光镇一个村,因建在古县城的旧址上,故名旧县村。据介绍,该村的位置原来是隋朝时期的一座县城,看到的村容村貌,虽没有了昔日作为县衙的威严与繁华,但村中的一砖一房,一草一树,历经沧桑,岁月变迁,也难掩往昔有过的辉煌。旧县村隶属铁杷县建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铁杷县址在今广东省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椹川、扇沙两县并入铁耙县,县治在现旧县村。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铁耙县更名遂溪县,县治仍在现旧县村,直至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撤销遂溪县并入海康县,县治随废。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复置遂溪县,县治迁往登云坊(今遂溪县总工会一带)。这样,旧县村作为县治,跨越隋、唐、宋三个朝代,历时382年。

铁耙县彭氏始祖医正公在南宋晚期到雷州军(现广东省雷州半岛。宋朝时称雷州军,元朝时称雷州路,明、清时称雷州府,管辖徐闻、海康、遂溪三县)任儒学司。医正公看到旧县是块风水宝地,晚年就落居旧县。为纪念旧县曾作为县治,彭氏族谱记作“铁杷彭氏族谱”。医正公落居旧县村时,旧县作为村落的时间至少已有300年历史。1924年,旧县村民把泰山府神庙拆掉重建,神庙中梁刻有“赤子孙李洪立”等字,可见,当时“孙李洪”三姓势力较大,而彭姓还未到旧县村居住或势力单薄。到了清朝,彭姓人丁开始鼎盛。而今,旧县村人口近8000人,是湖光镇第一大自然村,百分之九十九系彭氏子孙。湛江市湖光镇总人口8万,单湖光一带彭姓人口占1.8万,都是从旧县分出,彭姓是湖光镇第一大姓。据不完全统计,医正公后人有4万多,主要分布在广东麻章区、吴川市、雷州市、遂溪县、徐闻县以及海南省等。那么,这支彭氏源出哪支呢?旧县村口,立着一座高大的牌楼,一副对联分刻牌楼左右,字体秀逸,内容深邃,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走进村口,一条整洁的村道向里延伸,村道仿城墙设计,颇具特色,仿佛就走在蜿蜒的长城上面。道路两边,散落着大量的灰黑色的石砖,这些石料,也许是从前官道铺路用的,也许是盖房子地基用的,又或许是旧城墙的墙砖散落于此。一路走来,层层叠叠整齐摆放在路边的石料,就好象摊开的一卷长长的历史竹简,上面刻录着岁月的痕迹。

地址:湛江市麻章区

八、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黎槎古村

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

黎槎古村落位于高要市回龙镇北面的黎槎岗上。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南宋时期,由于该村没有水利堤防设施,低洼地带常受洪水淹浸,所以村民们多将房屋建于山腰上。因该山岗形体似凤,故又名“凤岗”。凤必朝阳,所以村民们都选择了凤岗的东面或东南面进行居住,祈求村庄不断发展壮大,期望族人的生活越过越好。黎槎古村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位于高要市回龙镇肇江公路旁,与广新农业生态园近在咫尺。黎槎古村呈八卦形状,布局精巧,暗藏洛书河图的玄机,以中国古代儒家论述万物变化的重要经典——《周易》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即“-”和“--”的符号形状把房屋建在一座凤凰形的名叫凤岗的小山岗上。这些房屋依山而建,环水而设,以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卦形排列,呈圆形分布,一座座一排排,一圈接一圈,玄机重重,风格独特。整个古村呈大围屋形状,古屋、村道分布走向状似八卦圆形,周边是圆形的护村池塘与环村大道,仅有南北两个出口与外界陆路相通,又具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当你闲庭信步在环村大道上走一圈,可以真切地感觉到整个古村是圆形的,还可以看见10座古朴典雅的门楼。每一座门楼代表一个坊,也就是一个族。每座门楼皆以儒家文化里仁思想命名,分别是仁和里、遂愿里、兴仁里、淳和里、尚仁里、居和里、柔顺里、毓秀里、仁华里、遂德坊,俗称“九里一坊”。

“九里一坊”10座门楼共有10副红木刻制,书法艺术价值极高,体现儒家文化里仁思想深刻内涵的楹联,给人以启迪。你倘若走进其中的一座门楼,徜徉狭长、曲折的巷道,总会有迷路的感觉。窄长的古巷看似相通却已经尽头,看似尽头却还相连。迷宫中,慌不择路之间,当你蓦然惊见雕梁画栋、古朴而原始的老屋、祠堂,数百年的灰雕壁画,定惊异古人超凡的智慧,而且会感悟到古村先贤为求生图存,而以“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的儒家文化精髓里仁思想教育后人的良苦用心。地址:肇庆市高要区

九、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

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

自力村,位于开平市塘口镇,隶属于塘口镇强亚村委会,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黄泥岭,东距开平市区 12 公里 ,是由安和里(俗称犁头咀)、合安里(俗称新村)和永安里(俗称黄泥岭)三条方姓自然村组成。清道光十七年( 1837 年)犁头咀首先立村。自力村有9条方姓的自然村,建国土改后期,三村合称自力村,取其自食其力之意。村内碉楼群以其建筑精美,布局和谐,错落有致,成为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代表。自力村内现有63户人家,175人,但华侨、港澳同胞却有248人,其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英国、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侨汇是这村的主要生活来源之一。自力村碉楼有9座碉楼6座庐(即西式别墅,分别是龙胜楼、养闲别墅、球安居庐、居安楼、耀光别墅、云幻楼、竹林楼、振安楼、铭石楼、安庐、逸农楼。叶生居庐、官生居庐、谰生居庐、湛庐。最早的龙胜楼建于民国八年(1919年),最晚的湛庐建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其中,最精美的是高6层的铭石楼。

立村之初,只有两间民居,周围均是农田,后购田者渐多,又陆续兴建了一些民居。鸦片战争后,人民生活困苦,加上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生产需要大批的劳力,来华招募劳工,开邑地区很多人离乡别井,到国外谋生 , 自力村人也是这个时期开始旅居海外。以后一个带一个,旅外者众。他们赚了钱,便纷纷回来购田置业,尔后又返回国外,如此循环往复。

20 世纪 20 年代间,因土匪猖獗、洪涝频繁等原因,一些华侨、港澳同胞便拿出部分积蓄兴建碉楼和居庐。这些碉楼和居庐一般以始建人的名字或其意愿而命名。碉楼的楼身高大,多为四五层,其中标准层二至三层。墙体的结构,有钢筋混凝土的,也有混凝土包青砖的,门、窗皆为较厚铁板所造。建筑材料除青砖是楼冈产的外,铁枝、铁板、水泥等均是从外国进口的。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正面悬挑、后面悬挑。建筑风格方面,很多带有外国的建筑特色,有柱廊式、平台式、城堡式的,也有混合式的。为了防御土匪劫掠,碉楼一般都设有枪眼,先是配置鹅卵石、碱水、水枪等工具,后又有华侨从外国购回枪械。配置水枪的目的是,因水枪里装有碱水,当土匪靠近楼体时喷射匪徒的眼睛,使其丧失战斗力,知难而退。为了增强自卫能力,很多妇女都学会开枪射击。这些碉楼,是根据建楼者从外国带回的图纸所建,有些则没有图纸,只是出于楼主的心裁。楼的基础惯用三星锤打入松桩。打好桩后,为不受天气的影响,方便施工,一般都搭一个又高又大的葵篷,将整个工地盖着。建楼“泥水工”二三十人,以当地人居多。 “泥水”师傅一天的工钱约六毫子(三个双毫),杂工为四毫子(两个双毫)。

自力村碉楼群有的是根据建楼者从外国带回的图纸所建,有的没有图纸,只是出于楼主的独特心思。因此,在整个开平,你很难找到两座完全一样的碉楼,堪称“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

地址: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东距开平市区25公里自力村碉楼群内

十、茂名市化州市文楼镇那浪村

用周易取名字柯姓女孩

那浪村位于化州文楼镇西北部,始建于清康熙7年(公元1668年),至今已有350年历史。那浪村原名玉琅,后因口音而写成那浪。古城池在1856年竣工,整个城池占地1600平方米,呈四方形。墙高10多米,宽一米多,由石头和青砖砌成,四角有炮楼,一个城门,城中左右有两排房屋和两个仓库,装有防御和进攻的器具和粮草。

一座小小的村庄为何会筑起如此雄伟的城墙呢?这要从清朝嘉庆年间说起,前面我们说过那浪村是由7个姓氏组成的村落,其中的黎氏的开基始祖黎恒和是在1807年左右迁居到那浪村的,由于持家有方已经积累了不少财富。到其孙子黎晋昌一代时,已是富甲一方的大土豪。黎晋昌年轻时就考取了功名,成为了当地一名地方官。当时正值社会混乱,当地盗贼猖狂,时常打家劫舍。黎晋昌多次禀报州衙,州衙派兵围剿,并张贴告示招安。贼寇在强大声势震慑下,再不敢抢盗。因剿匪有功,州衙赠给黎晋昌“除暴安良”勋誉。为保证黎氏族人的安全,黎晋昌向父亲提出在村中建造城池,得到父亲和叔父的赞同,最后和叔父合资,由他规划选址备料建造。

除了那浪古城墙外,那浪村里还有一座规模惊人的古建筑——黎氏大屋。黎氏大屋位于那浪村中间,由黎恒和所建,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后由黎恒和儿孙分别于道光和光绪年间在两旁扩建。三座大屋所建的时间不同,但连成了一个整体,共占地5300多平方米。屋内有13个小院200多间房,砖石木瓦结构,每个小院都有独立的防盗、防抢、防火、通风、排水体系,院子之间既独立又相连。

黎氏大屋除了起居室外,还有一大批其他功能的建筑:三个可作为晒谷场的大院、六个谷仓、十八个厅堂,还有两座炮楼,外有三口鱼塘点缀,三个大门连接村路。如果没有熟悉大屋情况的人带着,很有可能迷失其中。据说在解放前夕,当地的一些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民众就曾藏在黎氏大屋中躲避追捕,追兵在大屋中转来转去都找不到,这些民众最终才化险为夷。

地址:茂名市化州市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25100.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