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孩起名正文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辛姓男宝宝名字大全

丰镐遗子/书文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请关注“睁眼看西安”

人言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古国古都古长安,新风新貌新庄村。新庄村这个名字比较红火,西安市地面上叫新庄村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的多的很,单说长安区地面上25个街道办里我知道的就有5个新庄村。

今天要说的是长安区马王街办的新庄村。新庄村位于西安西郊沣水以西,新河岸边,108国道穿村而过。隶属西安市长安区马王街办,西邻户县北接咸阳,为“鸡鸣响三县”之地。地大物博,交通便利,物产丰富。村民勤劳,民风纯朴,本村比邻丰京遗址,文风墨气蔚然成风。

村庄独成一起,8个村民小队,4个堡子,分别为“东堡子(6/7队),北巷(5/8队),南堡子(4/7队),太平庄(1队)”村民3000左右,有地4000余亩。虽无山,确取山之形,夺其气而独成。可谓:“村之活化石,庄之原生态”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村景】

新庄村历史,因史料较少,众说纷纭。建村不考,单言村名,来历好几:

第一种说法和邻村的联庄村有关,联庄村分东西二村,东联庄归长安区马王镇,西联庄归鄠邑区大王镇。联庄始建于明代,村民系山西大槐树移民沿河滩分散垦荒居住,而最早得名:“乱庄”。《户县地名志》也记此两村为东、西乱庄。乾隆年间《户县新志》记载:乱庄人口已经开始密集,因乱庄不好听随改名“兴仁堡”,但是叫的人不多。清嘉庆《长安县志》已经雅化记为“滦庄”。

清末天平军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清廷打的热火朝天,湖北郧县、郧西县的百姓为躲避战争,逃难陕南。陕南贫瘠,难以糊口,一路逃荒至此落户后人丁越来越加兴旺,四散一片的小型居民聚集点,慢慢连成一片,因村庄系各小居民点联合而成,又雅化为今日的“联庄”,虽名为联庄村,四方群众却依然称之为“乱庄”。

新庄村应该与联庄同时代建村,联庄村以南有一较大居民点,独自发展壮大,至联庄村联合成村之时依然未能连成一片。此居民点便独自成村,因是一个新成立的村子,故名曰:新庄。因是传说,缺乏文献古物佐证。但是1958年东联庄曾和新庄村为一个管区,后来东联庄又分出去成立独立行政村至今。可见两村确有藕断丝连的关系。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新庄沃土】

第二种说法村名来源于村西新河。新河只有丈宽,虽然其貌不扬,但也是渭河一级支流。新河源头秦岭北麓曲峪,主干道为曲峪河。因有上中下游之分,又有潭峪河、曲峪河、苍龙河、泥河、蚰蜒河等叫法。新河于苍游镇野口村五水相汇而成,俗称“野水归口”。流经户县、长安、咸阳。

本村一组太平庄即在新河堰下,为本村和户县的界河,河对岸即为鄠邑区大王镇。因历史上屡发洪水,清乾隆五年、道光二年、光绪二十六年,三县曾同修共治。《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有载:“清•光绪二十四年,因长安与户县交界处地势低洼,多水患,长安绅士冯村柏震藩请凿渠以泄积水。渠因人工开挖故名新河。”新河历史上屡次发水,导致老村被毁,村民另建新村,得名“新庄”。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新河又名苍龙河,今水质日益见清】

第三种说法新庄村最早叫“辛庄”,是否因辛姓人在此居住而得名“辛庄”,史无记载。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为:“辛莊”,清末《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长安县有18廒,冯籍廒在县西50里,有住户2402户,人口12206人,分10保障,统领45村:廒在冯籍村(今冯村)。乱庄记做“栾庄村”,新庄记做“辛莊村”。

这新河乃光绪年间开挖,本村现在也并无辛姓,当初是否有“辛姓”聚集成庄,得名“新庄”,今已不得而知。倘若推断为真,那么能追溯到的就是本村最早为辛姓人聚集成村,得名为辛莊。明初山西大槐树移民和清末湖北移民搬迁至“辛莊”落户,历经战乱,河水泛滥,辛姓人搬走。移民在此地另建新村,在清末将“辛莊”转音为“新庄”当最为合理。此种推断只是缺少史料旁证。

与大堡子比起来,新庄村的一组,名曰“太平庄”,以王姓为主,记载就比较详细。太平庄和新河对面的东兴庄都是湖北移民。据《长安县地名志》记载:该村建于清顺治年间,同治年间村子毁于战乱,后有湖北省难民来此,住一破庙垦荒,称此庙为太平庙,遂名其村为太平庄。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村委会】

新庄村地处宗周京畿之地,四周古迹有西周丰京遗址、龙山文化代表客省庄遗址、西周车马坑遗址、汉代钟观城遗址,可见此地早有人类活动。至于何时建村,唐代以前无任何记载。

唐朝时时,长安城内设57坊1市,城外设59乡295里。根据《三辅黄图》记载:唐时沣河东为大统乡,此地属沣河西,名曰“沣邑乡”;宋朝时期,据宋敏求《长安志》载“长安县设3镇6乡6里”依旧有“丰邑乡”记载(志书记载为:封邑乡);到了明代长安县设5乡49里。这时“丰邑乡”虽依然存在,但是此地已经不隶属于“丰邑乡”,而是隶属5乡之一的“苑西乡”。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图志】

清代雍正年间改乡、里建制为仓、廒、社建制,长安城内设坊,长安县城外设18廒辖797村5峪口,新庄村归冯籍廒管辖而非马王廒。清•嘉庆《长安县志》记载:冯集廒辛莊村。中华民国20年(1931年)改仓、廒制为区,下辖乡里,中华民国23年改为乡、保、甲制,长安县辖32乡289保6630甲,新庄村已经隶属“沣西乡”管辖。

解放后1949年6月,长安县设32个区设224乡,9月改为25个区275乡,到了1952年8月,变成17个区新庄村隶属第10区(沣西区)沣西乡。

1955年1月,全县调整为14个区155乡,新庄村隶属沣西区沣西乡管辖。1958年9月,乡建制撤销,改为人民公社,本村隶属沣西人民公社。

1966年9月,沣西公社改称光辉公社,本村继而隶属于光辉公社。1971年9月,各公社均恢复原名。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改为乡,并重新设立6个区,沣西人民公社改为马王镇政府,新庄村隶属长安县斗门区马王镇管辖,2002年撤乡并镇,马王镇升格为街道办,新庄隶属至今。如今已托管西咸新区沣西新城。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村景】

新庄村村中姓氏,多为老姓,东村以郭姓、冯姓为大户,南堡子以魏姓、贾姓为大户,北巷子以宋姓、王姓为大户,太平庄以王姓为主。村中老姓人称坐地户,史料记载均是明洪武年间从山西大槐树搬迁而来。

村中原有古槐,共计五棵,东村2颗,在老街路中,南堡子有古槐两颗,在南堡子东西两头,北巷子只有古槐一颗。五颗古槐有几人搂抱粗,岁龄不详,想来当近千年,想来此地早有村名居住,足见此村建村之早,可惜五颗国槐虽然历经沧桑,经百年风雨,但经不住百年沧桑,1973年破四旧时被斩断灵根遭人伐毁,令人惋惜不已。

南堡子、北巷子原有城墙城堡,开东门、西门、南门三个城门,城角建有炮楼。村居住中心原在五间大庙,庙四周民房林立,清末同治年间大庙四周民房毁于战火。城堡子解放后平土时拆毁。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五间老庙】

本村历史悠久,古庙宇众多。东村有药王庙和三官庙,南村有佛爷庙,北村有老爷庙(关帝庙),可惜全部损毁。唯一遗存在今村北,在东村和北巷结合部有五间老庙一座,据说原本是个祠堂,砖木结构,木雕砖雕甚是精美,房顶有方天花干戟作避雷之用。

老庙的地方原先有两座古庙,北边为佛爷庙,南边为观音庙,传言此庙始建于明朝,后两庙相继损毁。后在古庙原地,两庙之间新盖五间大庙。五间大庙建于清末同治年间,庙侧原有一通石碑:为记载捐资建庙香客功德名单。后石碑被毁,今不见踪影。到底建于何时,今也难以确定。

庙里原有一口大钟,听老人言:比西安钟楼景云钟还大,平时倒放角落,学生进钟戏耍,不觉拥挤,大炼钢铁时被毁。据村中老人讲,此庙为“娘娘庙,破四旧时佛像被毁,被改为学校。供马王西片五个村庄子弟上学,虽名为新庄小学,确连带初中部,至今记得,大庙中央悬挂“会议室”三字大匾,庙前两颗荣鲜花树,生机勃勃,但见花开,香飘四溢。

2008年东片联合小学盖成,小学彻底荒废,今老庙尚存,偶尔有人前去烧香,实则已经荒废。80年代东村、北巷、南堡子各自另建,尤其以东村庙宇最大,塑像逼真,中座玉皇。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新河水质日益清澈】

沣河是马王镇与斗门镇的界河,新庄村西邻的新河虽然其貌不扬却是长安区和鄠邑区在此地的界河。新河发源于秦岭北麓,宽约丈许,乃五河汇集,野水归口而成,是为何一级支流。水清鱼跃,鳖虾众多,幼时赶集大王,可净脸洗菜,当时河上有个桥,连接太平庄和东兴庄,是单条楼板架成,消失走在上面,看着河下沧浪之水,还曾瑟瑟发抖。

新河历史上洪水多有泛滥,1953年,三县再次联手共治。1956年,惠安化工厂兴建,新河行水量加大。1957年7月,长安、咸阳、户县共同治理新河,1958年3月24日,户县、长安、咸阳三地动员民工4377人,用53天整治新河下游西河口至入渭河口8.8公里。

改革开放初年,三小企业兴起,本地多造纸厂,河水污染极大,鱼虾绝代,水如酱色,人畜不能饮,庄家不得灌。后经各界反映,竟然在2012年12月上了央视新闻联播,第二天“两河一区”即皂河、新河、西咸新区环境污染专项整治现场会在新庄村举行,今年有推行河长制,责任到人。如今虽不见鱼虾,水质却大有改观。

说起新河大都知道,虽然水量不丰,好在小河还在。但是在新庄村和泥河村中间的一条河就已经不为人知,毕竟现在河道化为良田,踪迹全无。相传唐贞观年间,尉迟敬德监修长安城,用生漆涂城墙。由终南山开河沿户县运渠店而下,依堳坞岭缓缓而行,经大泥河村西和新庄村东入长安,故名运漆河。但是老人多称此河为“泥河”。

本地传言,泥河村明朝有一位张公公,在村中修建花园,起名桑园,为了灌溉方便,从苗家莊(苗驾村)灵沼河开渠引水,起名:泥河。不知传言真假,但是新庄村东,泥河西门外原有张公公坟,占地数亩,想来并非空穴来风。

对于泥河《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泥河又名苍龙河自户县赵王镇北流入苗家庄,南西北流入石桥村,西又东北至泥河村东又北流至马王厫。”想来这泥河最早就是新河故道,清•光绪二十四年被冯村乡绅柏震藩请凿渠泄水,去弯留直后废弃的的老河道。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两县续志】

根据《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有载:“辛庄村胡生根妻韩氏、光绪二十年朝廷旌表;辛庄村魏发秀妻杜氏、贾士荣妻吕氏,光绪三十年朝廷旌表;均有牌坊。”

南堡子原有青石牌坊一座,听说是贞节牌坊,石质打造高约10米,旌表何人今不得知。破四旧时被毁,90年时还曾见南堡子老十字见到残石,雕龙刻凤,甚是精美,今不见踪迹,甚是可惜。

本村老村委会(大队部)在东村与北村结合部,位于竹林(杨树林涝子)以东,与东村6组郭家相邻,五间大庙老学校大门正对300米处。记忆中应为4间大瓦房,门开东侧,外墙正中掏四方大洞,洞中放彩色电视,壳为木质,可收4频道、8频道、19频道三个台,洞外侧装一面铁皮,可以上锁,与墙平齐,保护电视。夜幕降临,全村乡党聚集大队部外空地,打开铁皮门,放开电视。

观看最佳位置女孩多坐于小凳,男孩席地而坐、中年人坐在玉米杆上,老年人坐在自己鞋上,外围多站立,面望电视,聚精会神、目不斜视、两耳不闻世间物,一心只为看电视。大队部东侧20米,丁字路够,纸盒厂大门对面郭家门口有一电线杆,挂一米长铁轨,为生产队上工的铃铛,铃声响起,甚是清脆。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气势不在,一片荒凉的新庄村老公坟】

村中老公坟位于南堡子和太平庄之间,是全村祖先长眠之地。原是一片茂密核桃林,树有碗粗,时至盛夏、绿郁葱葱,适逢金秋,硕果累累。可惜前些年被村人伐毁,今栽小树,气势难在。公坟也曾被推土机平毁,残碑枯草,臭蒿恒生,枯枝败叶,一片狼藉,虽有孝子贤孙修缮,难见当初气势。除非清明、大年三十,归根祭祖,此地鲜有人来。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夏收神器:碌碡】

小时夏忙,无大型联合收割机,麦子全靠人割,碌碡这东西瞬间成为抢手货,碾场利器。有些碌碡看成色,似乎有祖传的气质。小时候但凡收麦,人言“龙口夺粮”,家家碾场,挖土泼水,碌碡牛拉人扛,为的就是一方光场。

本村之田地,因解放前多水,离村较远的羽子园(芦苇荡)积水严重,多称为盐碱地,后转化农田,庄稼不长,五谷不忘。为了均衡群众利益,分地时家家有份,称之为“二类地”。

长安之地,物华天宝,风调雨顺,粮食产出较别处产量较多,解放前多以农家肥为主,幼时尚见“拾粪老者”不待天亮,携带竹筐,辛勤劳作。农家肥毕竟肥力不够,小麦产出亩产200斤,尚叫丰产,较之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他处,产量尚好,村民温饱皆可对付。解放后,广集肥源,黄土搬家,砸掉火炕,挖掉城墙,施肥地中,产量并未明显提高,庄稼依然欠收。

解放初期,本村虽为产粮之地,自然灾害来临,依然不能自保,树皮树叶、槐花榆钱、豆渣油渣皆能果腹,更有甚者吃玉米芯芯,但凡今人不敢想象。村人受运动影响,多去河北偷买粮食,夜行数日,方才得归,提心吊胆,苦不堪言。幼时上学,听联庄同学老爷讲,饥荒之时,本村仓库着火,小麦焦糊一片,村民多痛哭流泪。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遍布田间地头60年代的肥料储藏室:氨水库】

村中最早的水泥建筑应该是埋没地头的“氨水库”,状如暗堡,遍布田间地头,今有些地方依稀可见。氨水随水源浇入地中,肥力果然非同小可,只是田地过后容易硬化结板,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后化肥普及,初始村人皆不敢多用,一亩地20于斤。洒在地里,白乎乎一片,人言“白撩”,寓意白扔了,白上了。常言:人不哄地、地不骗人。化肥的使用,粮食产量年年增加,虽小麦玉米混吃,但温饱已能解决。

至改革开放初期,国家以农补工,农村税费负担很重,适逢缴纳公粮,工作人员官僚无比,挑肥拣瘦,说干道湿,好好的粮袋捅的千疮百孔。村人不见丰收喜悦之色,反而处处给人“多收了这么三五斗”的感觉。

本村地平田肥,百亩地便有灌溉机井,产量年年增加,90年代,玉米基本变为饲料和零食,村民主食多以小麦为主,时至今日,国家政策倾斜农业,千年农业税取消,种地还有补贴,小麦亩产早过千斤。如今粮荒成为历史,“二类地”也成为一个记忆中的名词。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东村的涝子】

涝池,村中乡党称之为:涝子。本村解放前水位较高,村落处于高低,若逢连阴大雨,四周积水一片,本村也被称为“水围城”,村南靠近石桥村一带,村人称为“官路南',村东北靠近庄河村一带,村人称为“北岸子”,此两处地势低洼,常年积水,羽子(芦苇)成片,微风吹起,白芒一片。羽子园野兽众多,以狼最为有名,本村有村民在羽园放牛,回家吃饭,来时牛被狼吃,村民见狼大怒,不惧,持牛鞭狂追,“胆大之举”一时在四邻传为美谈。

村中积水,多靠涝池排泄,幼时尚记,80年代有年金秋,连降大雨,待收玉米,屹立水中,水深与腰齐,收玉米村民水中推木函游走,艰难抢收,甚是罔累。东村、南村、北村、交界处有一片大涝池,在老大队部以西,种白杨树百棵,却名为“竹林”,名字所来至今不得知。此地逢大雨,成三村退水宝地,积水埋没膝盖。

东村中有涝池,为死涝子,无出水口。今已干涸,被垃圾包围。五间大庙以南的涝池,为活涝池,为东村、北村退水处,一直向东延伸,到泥河村北面庄河村,流入泥河退水渠,进入渭河。大庙以南,涝池以北,东西方向曾有百亩稻田,井水灌溉,80年代初沦为旱地。

本村西侧新河,于本村尽在咫尺,但地势较高,无法排水,村人只能望河兴叹。适逢南山降水,新河暴涨,河水还有犯堰的危险,2011年新河涨水,与河堤平齐,部队前来抗洪救灾保堤。

涝池原为村中雨天时的排水沟,今水位下降,多已干枯,谁知反而成为村中绿化最好的地方,绿树成荫。涝池幼时有鱼,大约尺余。后雨量减少,时干时涝,只有蛤蟆蝌蚪了,如今直接干枯,多成为垃圾堆,有些填平成为庄基地。

本村地处长安以西,98年以前交通不便。据咸阳市15公里、据户县县城20公里,据西安钟楼25公里,虽隶属长安,据长安县城确达28公里。县人称沣西为西片人,因又本村地处沣西最西端,又被沣西人戏称为“西伯利亚”。

老108国道,村人称之为“西宝路”,汉朝既有记载,自古为西安通周长户官马大道。为方圆最早之公路,离村最近处在石桥村,南离本村4里之遥。北通咸阳公路,最近处位于联庄村,北离本村5里之遥。

本村原有砂石路,晴天扬土、雨天泥泞、若去西安,需先步行8里至马王镇打车,甚为不便。老108国道,宽约6米,两侧白杨,树龄较久,1995年,阴雨连绵,狂风骤起,两侧杨树连根刮倒,因树大根深,将路基掘毁,后修复。老国道年久失修,路面较窄,难适应突飞发展之经济。随于老路北侧另修新路,村人称为新108国道。

新路修建,为疏堵保畅,特避王寺、斗门、马王、三镇中枢,从田野通过。为降低成本,沿用本村砂石路老路基,新国道为避本村,于泥河村向南作弧形紧挨本村东村南侧而过,正因于此,本村此处车祸较多。新国道宽约10米,98年通车,2015年底正式扩建成功,成为双向6车道的一级公路,一改本村交通不便之举,一扫本村西伯利亚之名。

民国时期,吏政腐败,民不聊生,村人生活多苦,此地三不管区域,仿佛为化外之地,本村自古民风剽悍,解放前“操刀会党”之人不少,但很少祸害本村相邻,大王镇元村刘诚小名铁娃和小王店张逢春,聚集百人,操刀弄枪,以定舟村渭河滩为匪巢,昼伏夜出,威震一方,本村有同行与其有染,后刘诚一伙被国民党正规军打散枪毙玉祥门,匪焰顿消。本村同党被沣西乡公所捕获,倒挂沣河灵桥牌楼数日,放下来精神依旧,毫发无伤,一时叹为奇观。解放后,本村村风日正,有志青年多投身革命,保国卫疆。至今英雄大部分尚在,为国家和平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五间大庙改建的老新庄小学】

本村在方圆为大村,重视教育建设,80年代红幼班在南村生产队饲养室牛槽,有语文、算术两门课程,唯一的体育用具叫做“滑球”。因地处马王镇西片中央,新庄小学在原五间大庙基础上改造,有初中部,每年级2个班。为方圆石桥村、黄桥村、大小泥河村、联庄村、和本村农家子弟求学之所。校舍百余间,学生300人,有大操场,校舍为大瓦房,比较简陋,当时学习为三班制。早上6点早读,上课两节,回家吃饭;中午9点上课,上课3节,12点放学;下午2点上课,4点半放学。早读时,适逢寒冬,早上5点半,天色黑暗,同学相互叫起,嘴啃冷馍,家长并未接送,只是片刻叮嘱,学童携手穿入黑夜之中,笑声响起,走进学堂,至今佩服当初民风淳朴和社会治安。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2008年投入使用的新西片联合小学】

老学校教室蜡烛、煤油灯、马灯样样俱全,挂灯泡的人有专人管理,教室内没有取暖措施,窗户订塑料纸防风,数年后换为玻璃,莘莘学子依寒窗瑟瑟发抖。适逢下雨,人手一条蛇皮袋,对折套在头上,全当雨衣,穿梭雨中,确少有人感冒。 1996年学校初中部撤销,时隔数年3年级到6年级取消,只保留1、2年级。学生多骑车八里赶赴镇上求学。因骑车路线并行108国道,车辆较多,学生年幼,交通事故多发。应四方群众心声,新庄村西片联合小学于2008年兴建完毕,投入使用。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老房】

70年代,本村民居多为土建,人言:大房,房为厦状。先用平底锤子打胡基晾干备用。盖房时三七土先处理地基,再以山墙为夹棍打墙,圆头锤子夯土而上,上摞胡基(hu qi),上梁架檩,铺上簿子,黄泥覆盖,贴小青瓦,家境稍好者以青砖为柱,箍上门圈。后日行渐好,多用小红砖,房顶铺大红瓦,山墙依旧为土墙。此种民居,冬暖夏凉,因窗户多为木制,以报纸封堵,通风不佳,土墙土地,伴有鼠洞,卫生条件较差。当时居身尚且不易,何来闲钱修缮门头,老房多无院墙,无大门,敞开式院落。吃饭之余,左邻右舍,找一空地一碟浆水小菜,三五成群,围在一起,边吃边聊,笑声响起,其乐融融。邻家小童玩耍一起,若有碰伤,抓把细土,覆盖伤处,三天即可结痂。玩累之余,不论乡邻何家,倒头既睡,父母也不担心。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新居】

改革开放后,村民生活日渐富裕,拆房另盖新居,砖混而上,混凝土梁柱,地面硬化,墙砖贴磁,居住卫生条件大为改观。只是新房水泥制造,白天吸热,晚上散热,宽亮有余,调温效果极差,不如老房。新房冬天甚冷,若无火炕煤炉,夜间难眠。夏天又极热,不开空调,汗流浃背。楼房虽好,有深宅大院,有巍峨门楼,但四邻乡党很少聚在一起吃饭。今多“闷头闷声赚大钱,关起门来过日子”。小时村子孩童较多,如遇磕碰,就是一把“面面土”的事,今孩童较少,家人自视掌上明珠,虽有孩童相聚玩耍,若有碰伤,消毒、打针、挂吊瓶、全家上下一塌糊涂,孩童若独自夜宿别家,父母今恐提心吊胆,归家少不了“笤帚疙瘩”。新房淡化了邻居交流,并未抹去乡邻之情,依旧一家有事、众人相帮。今老房多拆除,只有村中央还有少许保留。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适逢冬季,草莓依然红艳艳】

改革之初,本村兴办造纸厂,造纸厂位于东村南村结合部东村一侧,今村委会内,因效益俱佳,本村成为方圆驰名富裕村。如今纸厂倒闭,枯草之中,机器如废铁暴淋雨中,或许是断了风水之故,新庄村一直处于自然经济,不温不火,难见突飞猛进发展。

90年代初期,本村养殖业兴起,以蛋鸡为主,渐成规模,至90年代末,蛋价日跌,粮价日涨,养蛋鸡无利,风风火火的养殖业随偃旗息鼓被后来的蔬菜种植业所取代。

1998年南方洪水,本村有人种黄瓜,因黄瓜耐运输,不易腐烂,价格飞涨,亩入近万元,黄瓜种植一时大兴,至此蔬菜种植渐成村民主导经济收入。

时至近年草莓种植风生云起,只是少有组织引导,今村民多以平时种植果蔬,闲时跟随打桩队打工为主。2015年两委会班子换届,团结一致,村风村貌日新月异,村庄经济正式走入发展的快车道。

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于2012年2月4日修改于2017年8月

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睁眼看西安》是“丰镐遗子”创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体。刨根百里秦川,问底周秦汉唐,睁开眼睛,拿出手机,告诉你一个不为人知的老长安用周易取名字辛姓男孩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25623.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