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店铺起名正文

在我心中,仙侠已死

免费算命 店铺起名 2022-03-13 4 0

仙侠早就已经“死”了,而现在的仙侠已经不是你认识的那个仙侠了,不过是被夺舍罢了。

最近正在热播的《千古玦尘》被很多人讨论吐槽,引发了大家对仙侠剧的看法,但实际上在我看来,大家讨论的仙侠和我熟知的仙侠,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今天我想给大家谈谈,为什么仙侠已经死了。

以下的十大仙侠剧里,我认为真正能算得上仙侠剧的能有一半就不错了,其他的更多是仙情或是仙偶。即使他评分高,大家喜欢看,但他也并不是仙侠。那么什么是仙侠呢?

《仙剑奇侠传》9.0分

《仙剑奇侠传三》8.7分

《宸汐缘》8.3分

《香蜜沉沉烬如霜》7.7分

《琉璃》7.5分

《古剑奇谭》7.1分

《花千骨》6.8分

《三生三世枕上书》6.7分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6.5分

《青云志》5.3分

在我心中,仙侠已死

其实仙侠就是武侠的变种,用武功的叫武侠,用仙术的叫仙侠,仙为表,侠为里。用金庸先生的话来说核心就是一个“侠”字。(金庸先生原话:武侠小说,精神在“侠”,是这个“侠”字,不是这个“武”字。)我们熟知的仙侠其实来自于《仙剑奇侠传》,他的背景设定蜀山剑侠,则来自于还珠楼主的奇书《蜀山剑侠传》,他集武侠、神话、志怪于一体,算是开创了我们熟知的剑侠体系,正式开启了仙侠。而从《仙剑》游戏的开始,仙侠被大家喜爱,还有后来的《轩辕剑》《古剑》系列等等,之后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很多仙侠作品,比如大家熟知的《诛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诛仙》也有很多争议。剩下的很多作品,包括影视作品,比如《天地传说鱼美人》《西游记》《宝莲灯》等等,这些其实都算神话作品而不是仙侠,这就是仙侠剧犯的最大的错误,主角和主线故事设定就错了。

以神仙为主的不是仙侠,“仙”和“侠”两个字,我们拆开来看,全是单人旁,无论仙还是侠都离不开人,以人为本。而如今的仙侠剧,人根本无关紧要,甚至根本不存在,讲的都是上古大神的故事,什么九天、八荒、六合、这个玄女那个天君,那么这些修的是什么仙,行的是什么侠呢?

侠,以武犯禁。在官方来看,侠,其实一直是在破坏秩序规则的人,是不合法的人;是通过非法的途径保护弱小的人的利益的人;是快意恩仇,杀人偿命的杀人犯;而如今的仙侠恨不得全体主角都是制定规则秩序的人。你就是法,那你乱的什么禁呢?非天地消散影响自己生存的大问题,你全都不管,维护的也不过是自己的利益。

仙,古字“㒨”,意取长生不老,飞升西去。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释名》:“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这句话其实很好理解,年龄在过去就意味着经历、阅历、知识储备。仙,也往往是一种尊称,老仙师、老仙人。老而不死也是违反生死规律的体现,其实就是愚昧的表现。大家也都听过“老而不死是为贼”吧,前面还有两句,叫“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简单来说就是这人从小干啥啥不行,捣蛋第一名,老了就是祸害,所以只有有德行功绩的人,老而不死才是仙。而现在的仙侠剧,生而为仙,动辄年纪几千上万,愚笨无知不成长,千万年如智障。九年都能上完的义务教务,你上万年感觉没受过教育,你凭什么叫仙呢?

在我心中,仙侠已死

可能有人要问了,不然呢?不讲这些讲什么呢?我们也不知道仙是什么样子的啊,那就讲讲“侠”。仙侠仙侠,仙在前,侠在后,仙为表,侠为里,仙是侠的修饰。现在的仙侠剧只顾看仙,而不看侠,里子都没有,还要面子干嘛呢。而这个“侠”字就大了去了,我的理解中他并不是单纯的小说或者影视类型,他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化形式,就想西方的骑士文化、巫师文化,中国就是武侠文化。他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审美、宗教神话体系、民俗故事、古典文化上的一种经典展现形式。金庸先生的“降龙十八掌”取《周易》的乾卦卦象,黄易先生“遁去的一”取《周易》大衍五十取用四十有九,剑仙之所以选用“剑”而不是其他,正是因为剑在我们的文化中是百兵之君,是身份的象征,仪式之器具,道教降妖之法器。《仙剑三》中的人物名字全都来自中药,性似药理,这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体现,是只有我们才独懂的浪漫,是文化输出的重要手段,是外国朋友一直想要探寻的东西。

“仙”和“侠”也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称呼,一个“仙”字,说透了世间美好让人心向往之,一个“侠”字,更是荡气回肠别具美感。在传入中国之前“蜘蛛侠”和“钢铁侠”甚至都不是侠,而是“铁人”“蜘蛛人”。一个“侠”字,代表了东方对英雄、对自由、对反抗的独特理解,拿着有文化内核的仙侠剧给别人看,你是自豪的,而现在的仙侠作品,我都不好意思介绍给别人看,所以你以为你想看个单纯的仙侠很容易,其实门槛已经很高了。他对创作者的文化底蕴要求极高,而观众的品鉴能力也很高,毕竟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多多少少是不是那个味儿,我们是都能感觉到的。那个味儿是什么味儿,是仙味,是侠味。

“仙”和“侠”,其实是相互矛盾的。“仙”,是无情、避世、超脱规则,自在逍遥。“侠”,是多情入世依照准则,来荡不平,行仗义。那么仙侠内容的结合,如果不讲狗血情爱该讲什么呢?讲人。仙侠的主角从来都不是神仙,是求仙路上的人,是贬下凡间的神仙。比如紫萱、灵儿是女娲和人的血脉;景天、雪见是贬下凡的神仙和自己做出的人间体,都添加了人的属性。他们同一般人一样有爱恨情仇又不同于一般人,他们秉持修仙之人的责任义务,除魔卫道、匡扶正义,同时又追求仙的自在逍遥,追求自己向往的东西。李逍遥的仗剑江湖、赵灵儿的使命责任,剑圣求得上善若水之道、酒剑仙的为情所困,这些都是仙侠故事的主线和行事准则以及人物动机,故事始于历练人间,终于羽化飞仙。

在我心中,仙侠已死

有句诗是对仙侠故事很好地描写,“我欲乘风来,除魔天地间。”以仙人手段,行侠客事迹,说得再贴切不过了。一步步的求仙路,也是行侠路,更是主角自我成长的路。对世界出入的体悟,找到自己的道与追求,途中偶遇仙、妖、人、魔、鬼、神,爱恨情仇都是绝佳的创作土壤,创作者正是利用这些添加了自己脑洞幻想、情谊精神从而创作出好的仙侠作品。就像锁妖塔中的蜀山弟子姜明违反戒律人妖相恋,是对道的感悟,最后的释然是对自己的放手,不是为了胡来的爱情和一己私欲触犯天条,自我惩罚的可笑行为。就像赵灵儿封印水魔兽,是舍小爱求大爱,而不是喊着口号的拯救天下苍生,其实苍生不过是你实现自我感动的私欲和借口的衬托。

天仙不必在天上,须有一口仙气。大侠不必有多大,须有一口侠气。故事需有血有肉,不完美方为最完美。剑仙可以是酒鬼,大侠也可以是小偷,不需要你四海八荒,也不需要你六道轮回,三生三世是锦上添花,不是大风刮过就吹散的十里桃花。此为格局、此为态度、此为仙侠,但恰恰这个是对如今的创作者最难的,因为他们没有脑洞,不会创造,只会抄抄抄,仙侠堪称抄袭的重灾区,甚至豆瓣评分前十的仙侠分类里好几部剧,不是融梗,就是抄袭。为什么呢?因为创作的人,他不懂。他尚且不懂这人世又如何写得好这人世间呢?他有的只有逃避的痴想以及不接地气的悬浮。

以前看仙侠的时候,我能把自己代入主角,主角往往起于微末或市井江湖,作品希望人们能积极向上,传递出普通人的努力也可以改变世界的勇气和信心,想要变得强大,要有努力和准备,让你感到主角比你多的不过是一个奇遇一个机会,你要准备好迎接挑战。而现在的仙侠设定能力是天生的,是不需要努力的、是强无敌的天选之人、是高高在上的、是生而为仙告诉普通人你没戏了,主角都是天生生得好,普通人的升职记变成了富二代的体验生活,这还让我怎么代入。倒是5分钟一条的仙界广告,10分钟一句的神仙也用晚霜,修行路上也要吃零食,让我知道了神仙的生活似乎也不容易啊。还有所谓的轮回转世更像是一次后悔药,这次失败了没关系,大不了转世重来,这辈子完了我还有下辈子,口口声声神生漫长,但连一生一世都活不明白,活生生世世又有什么用呢?轮回对仙侠来说本是锦上添花,现在仿佛变成了仙侠剧的在世爹妈,没有轮回都不知道该怎么推进了。而添花能不能不要只添桃花,百花齐放,能不能来点别的花。

而对爱情和故事的描写,更是显示出创作者的无知。对爱情的描写,显现了他对爱情的理解,只有粗浅的狗血伦理,他尚且不懂爱情的美好,不知情为何物,又如何写好“情”呢?仙侠的情往往来自于相互扶持、来自于患难与共,是对人性的考验,是对道义的抉择;来自于主线中的点点滴滴,是侠骨柔情,是成全与放手,是林月如牺牲自己救下李逍遥和赵灵儿,是刘晋元和彩蝶的化蝶续命,从此不相识。而如今不管是爱情、能力、仇恨,一切来得都那么突兀,故事主线反而是为爱情服务,写来写去不过是两人的无脑作和各种误会,简介资料前两句永远是两人的爱恨纠葛,千篇一律故事相似,人设雷同。

在我心中,仙侠已死

《仙剑》中李逍遥算命曾有一卦象“魔非魔,道非道,善恶在人心;欲非欲,情非情,姻缘由天定。”现在的仙侠作品为什么变成这样,正是因为创作者们不懂这卦象,更不懂自己明明这么优秀还要被骂。可总有懂的吧,于是仙侠剧就请了很多懂行的。比如《千古玦尘》请了麦振鸿老师,还有大把的美术服装设计,在洗白的道路上成为了自己营销的利器。但东方文化重意而不重形,好的创作都是从作品的内核出发的,没有仙味儿再怎么营造也不是仙,不是你衣服穿得轻飘寡淡、素色飘逸,场景设计得灵气盎然就是仙,不是你妆容诡异在暗无天日的山洞就是魔。要知道神仙最出名的是点石成金,魔鬼最出名的是欲望诱惑,搞成寒酸模样,像乞丐一样什么都没有,那么人们渴求什么?供奉什么呢?你没内容没内核,连要表达的意境都没有,让人家搞艺术创作设计的搞出花来,也只会显得你更空洞。

音乐台词上更是如此了,凡是好听的音乐必是意的表达。《仙剑》的音乐一响,你就走进了御剑飞行的世界,“壮志凌云几分愁,知己难逢几人留。”短短一句歌词就讲述了少年路上知己之间,萍水相逢,相濡以沫的故事。《天龙八部》(97版)中《难念的经》的每句歌词都对应这画面人物,开篇几个字诉尽痴妄。而现在的剧往往做不到这些,没有内容没有内核,还想让大师给雕朵花,还想让人打高分。可就是这样的剧,还有人说好看,吹特效,搬大师,大师可丢不起这人。所以现在的“大师”,就是标签,附加设计,就好像是购物网站的搜索关键词,就是引人上钩的,就是起到把你骗进来的作用。

但是不得不说,时代真的变了,现在的剑不如钱好用了,侠不如糖好吃了。仙侠其实本质是就变了味了,被夺舍了魂魄。看剧的时候你能发现其实看剧的主要群体其实并不是这些发声群体,这些套壳仙侠剧也并不是针对仙侠受众,就像很多仙侠剧都是改编自仙侠IP,这些IP作品本身都不算仙侠,只是套壳的言情,而这些作品的受众才是影视剧的主要受众群体,剧方的产出也是应了他们的需求,或者说他们才是愿意给制作方花钱的人,所以他们的仙侠内核,不需要有侠不需要以人物、故事为本,只要达到一些指标,比如说好嗑、CP能卖出去、方便营销,受众喜欢就够了。当没有侠味儿没有仙味儿的仙侠剧获得高分的时候,其实你就该明白是什么原因了,属于仙侠、属于武侠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我觉得迎合时代,迎合他们无可厚非,创作了当代人喜欢的作品也没有错,但是如果连工业糖精,粗制滥造的垃圾都有人吹捧,那真是太可悲了。反正他们觉得一代一代慢慢地这样下去,那些没有见过好作品的人就会占据主流,他们会觉得次的也是好的,毕竟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被骂得很惨,但被奉为经典的是《蜀山传》,被骂得很惨,现在被奉为经典的是《仙剑》,难道真的是一个圆吗?我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再看到一部真正有仙气有侠味儿的仙侠佳作。

为本,只要达到一些指标,比如说好嗑、CP能卖出去、方便营销,受众喜欢就够了。当没有侠味儿没有仙味儿的仙侠剧获得高分的时候,其实你就该明白是什么原因了,属于仙侠、属于武侠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我觉得迎合时代,迎合他们无可厚非,创作了当代人喜欢的作品也没有错,但是如果连工业糖精,粗制滥造的垃圾都有人吹捧,那真是太可悲了。反正他们觉得一代一代慢慢地这样下去,那些没有见过好作品的人就会占据主流,他们会觉得次的也是好的,毕竟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被骂得很惨,但被奉为经典的是《蜀山传》,被骂得很惨,现在被奉为经典的是《仙剑》,难道真的是一个圆吗?我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再看到一部真正有仙气有侠味儿的仙侠佳作。

改编自仙侠IP,这些IP作品本身都不算仙侠,只是套壳的言情,而这些作品的受众才是影视剧的主要受众群体,剧方的产出也是应了他们的需求,或者说他们才是愿意给制作方花钱的人,所以他们的仙侠内核,不需要有侠不需要以人物、故事为本,只要达到一些指标,比如说好嗑、CP能卖出去、方便营销,受众喜欢就够了。当没有侠味儿没有仙味儿的仙侠剧获得高分的时候,其实你就该明白是什么原因了,属于仙侠、属于武侠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我觉得迎合时代,迎合他们无可厚非,创作了当代人喜欢的作品也没有错,但是如果连工业糖精,粗制滥造的垃圾都有人吹捧,那真是太可悲了。反正他们觉得一代一代慢慢地这样下去,那些没有见过好作品的人就会占据主流,他们会觉得次的也是好的,毕竟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被骂得很惨,但被奉为经典的是《蜀山传》,被骂得很惨,现在被奉为经典的是《仙剑》,难道真的是一个圆吗?我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再看到一部真正有仙气有侠味儿的仙侠佳作。

为本,只要达到一些指标,比如说好嗑、CP能卖出去、方便营销,受众喜欢就够了。当没有侠味儿没有仙味儿的仙侠剧获得高分的时候,其实你就该明白是什么原因了,属于仙侠、属于武侠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我觉得迎合时代,迎合他们无可厚非,创作了当代人喜欢的作品也没有错,但是如果连工业糖精,粗制滥造的垃圾都有人吹捧,那真是太可悲了。反正他们觉得一代人一代人慢慢地这样下去,那些没有见过好作品的人就会占据主流,他们会觉得次的也是好的,毕竟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曾经被奉为经典,但现在被骂得很惨的是《蜀山传》,曾经被骂得很惨,但现在被奉为经典的是《仙剑》,难道真的是一个圆吗?我只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再看到一部真正有仙气有侠味儿的仙侠佳作。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6722.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