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行起名正文

峄县朝阳洞群与荀子文化

峄县朝阳洞群与荀子文化

邵明思 秦利虎 张 勇

枣庄市峄城区东部群山连锦40里, 在 几十个山头中唯有青石山的洞窟繁多而集结成群,并蒙上了一层层神秘的色彩。由于 青石山历史渊源与荀子文化脉络具有内在的关联。笔者和热爱人文自然的张勇、秦利虎等一行多人,利用两个周的周末4天时间, 对青石山洞窟群及荀子传说进行了文化采风和实地考察。

青石山是鲁南一方名山。民间传说,战国時期楚国的“兰陵令” 荀况在青石山兴建兰陵石城。 荀子去官之后,在青石山兴办荀子书院, 先秦时的风云人物韩非、李斯、贾谊等皆岀于荀子门下。青石山及其东部的文峰山都留下了荀子的足迹。荀子谆谆教导学生:“要像季文子那样,一心安社稷,忠贞守节------英明的事业才是永存的,如同那文峰山的山石不杇,如同那珈河(运河前身)的流水万古流长。” 《舆地汇钞》、《晋书》皆有记载:“青石山,即古石城。晋咸和(公元330年)中,彭城内史刘续率众复占兰陵石城。即此也。”晋时,由“五胡乱华” 引起天下 混战,青石山的石城是兰陵郡城(今峄城区坛山街道徐楼社区)东部防区的石头城堡,为战略重地。故而,《峄县志》记载,青石山也叫做“石城山。”县志还记述, 东汉初, 海西王董宪叛乱,光武皇帝刘秀及大司马吴汉率兵征讨,路过青石山“驻跸山下”( 石城), 当地百姓“箪食壶漿,夹道欢迎。”因此,青石山又名“进食山”。

青石山东峰仙人洞的“仙洞悬云”,以及峄县城西十里泉的《许池绿波》,均为峄县八景之列。二者都是与荀子文化有关 的名胜地。另外,青石山南十里即明代文豪、被认为是《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贾三近的墓地。金瓶梅的主题内容是批判“性恶”。 由此可见,这部书就是荀子著作《性恶》篇的具体诠释。体现了荀子文化气脉在鲁南2000年一脉传承。

除仙人洞之外,青石山西峰以朝阳洞为中心的山洞星罗棋布。县志上注名的有朝阳洞、云花洞、玉皇洞、无名洞、滴水井、牛角洞、会真洞、星星洞。未注名的洞还有四五个,形成了风采各异又相对统一于整体地貌的洞窟文化群。

朝阳洞

朝阳洞是青石山西峰洞窟群的中心,是老峄县文人心目中的荀子文化发祥地。朝阳洞位于北纬34°46′42″,东经117° 38′ 41″,其洞口正处在子午线上。据说,当初是荀子按阴阳八卦与国学理论给它命名“朝阳洞”。 其洞门东旁树立《重修朝阳洞门碑》,为“清同治六年(1866年)洞庙住持僧严江”所立。朝阳洞高3米,宽2·6米,主洞深9米。朝阳洞的主洞分岀两支岔洞:一支是从主洞西去的洞穴往上攀登,行10米向南拐,有石屋可容纳5人坐卧,再向上匍匐行进70米便是通向洞外的窗口;另一支是在主洞顶部向上攀登,行10米处的石壁上,有古人镌刻的大篇幅文字,字迹已难以辨认。从洞壁石刻处再向上攀爬30米,有一条天然石龙和一个美如莲花盆,而且装满水的石盂,盂中之水始终保持固定的水平。《峄县志》记述:“有石似龙,头角天成,颌下一石盂,盂水不涸不溢” 。为了验证县志记述的真实性,秦利虎于周六傍晚特意把石盂里的水瀖干,次日上午,他再次爬上去检验,果然又是满满登登的一盂水。这种神奇的现像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这的确是真的。

牛角洞

牛角洞座落于朝阳洞东25米,它是一个弯如牛角形的斜跨式山洞;东、西两个洞门的距离长12米,北面的主洞深9米,洞高26米;洞顶长滿了钟乳石、蜂巢石及石幔、石尖、石拳等。除了大自然的杰作之外,还有人文景观。牛角洞门西侧有凿成碑形凹槽的摩崖石刻,由于字迹模糊不清,斑驳片片,它给人留下的是老迈橫秋的凄凉感。牛角洞东方60米的陡壁下,是一片古建筑遗址。根据《重修客舍碑》碑文记述,客舍是“住持僧昌和·民国十四年(1925年)”重修。客舍建筑群是接待登殿拜佛的善男信女、香客和游人的大雅之堂。遥想当年,青石山下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兰陵县青石城;青石山上有荀子文化遗迹和洞府庙堂系列文物,此处香火缭绕,游人云集。巍巍青石山呈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为世人留下了以荀子为代表的先贤文化,让后人以史为鉴,留住记忆。

星星洞(无名洞)

星星洞也叫无名洞,位于牛角洞西邻,距离朝阳洞东22米。其洞口狭窄而冗长,就像竖立的蛤蟆嘴;朝洞內窥视,里面突然变为下扁上阔的蘑菇形,盖因洞顶有多处圆形透明的穴窟亮若繁星,所以叫做星星洞。由于此洞小于周边的兄弟洞,故而人称无名洞。狭窄的星星洞没有“容人之量”,因此,它是洞群中最理想的动物世界。

玉皇洞

玉皇洞位于星星洞西、朝阳洞东15米处。其洞高2米,宽1·6米,洞深11米。由于洞门顶部怪石嶙峋,组成一幅酷似头戴王冠的玉皇大帝的影像,所以,人称玉皇洞。洞口旁边有《重修玉皇洞碑》,为“住持僧阔海·同治九年(1870)”立。玉皇洞偏上方10米,有两处摩崖石刻,据说是荀子留下的“赋”词。因久历风雨沧桑,其字迹只能在混混沌沌中依稀可见。从玉皇洞为中心的西从朝阳洞、星星洞到东头牛角洞,四个洞门前是30米长、13米宽的人工建造的石砌平台。民间传说,此处即荀子兴办“荀子书院” 的遗址,为荀子教书育人之地。根据“民囯壬申(1932)年” 的《重修伟驮殿》碑文记载,这片平台也是古代庙宇寺院的基地。那么,从荀子书院到伟驮殿堂,这里留下了上下两千年宝贵的历史文物和文化遗产。

滴水井

滴水井座落于朝阳洞下14米的梯级壁崖间,它是一口圆型的天然水井,深1·8米,上下三级台阶,井下可容三人。从悬石层间往下滳水,毎隔几秒钟便滴下一滴。不急不缓,昼夜不停,常年如此。大约一天能接收一挑子(两桶)水。滴水井的水具有消炎、祛火、化瘀的医药功能,可医治多种疑难杂症。尤其是对“影脖子”(瘿瘤)病具有特殊疗效。滴水井的水在民间传为美谈,每天都有人来这里接水。

云花洞( 鸽子洞)

从朝阳洞西行300米,即《峄县志》所载“云花洞”, 因洞内顶部遍布钟乳石蜂巢石和流云形状的花纹图案而得名.此洞为菱 形洞窟,洞高29米,宽2一4米,洞深21米。 此洞是成百上千只鸽子的栖息地,当地人叫做鸽子洞。进入洞门,地上的鸽子粪便5公分厚,软绵绵如履毡毯,山洞顶部有类似托塔天王的头像。洞壁上方有4个缸口形的小洞直住上冲,深不可测。上4个洞皆为鸽子的巢穴。洞底部有3个与上方对称的洞口, 通向地下,据说是黑嘴鼬、黄鼠狼和狗獾们的领地。飞禽与走兽各占一席之地,互不干扰。鸽子洞门两侧有多处凿成“口” 字形的凹槽,是搭建住房的痕迹,门前的 岩石平台上,有人工凿成的石臼,洞口下还有古人住所和生活的遗址。我们在思考,这些遗址和荀子文化有没有关系?

会真洞(八岔洞)

会真洞,位于朝阳洞西316米,因洞内有许多个岔洞,人们统称八岔洞。其洞口为上下尖窄,中间较宽的枣仁形状;洞高11米,均宽0·5米,进入洞口须侧身而行,而温度骤然变冷。时值洞外36摄氏度之际,洞內16摄氏度。入洞往西上行13米,左拐有洞室,洞室内有3个上行的扁形穴窟,返回原处向左30米是通往洞外的天窗。从入洞原处向右匍匐上行8米有个厅堂式的空间,我们称它1号厅。其面积16平米,高5米;厅堂四面皆有通往上方的洞窟。我们从厅堂內最大的一个缧丝洞向上盘旋行进,中间3米为水桶形洞道,这段洞道是最难攀登的关卡。秦利虎率先登入上层,他在上面拉着我的手;张勇在下面托着我的身子;我背靠着洞壁,脚蹬着岩石,纵身一跃跨越了难关。眼前一亮,又是一个厅堂型洞府,总面积110平米,高9米,大家称之为2号厅,此厅堂四面多洞。我们沿着往西北方向的台阶洞弓身前进,上行10米,再拐向东北,下行15米,又是一个厅堂,即3号厅。其洞高80米,面积70平米。此厅堂西北90米有通向洞外悬崖的亮窗。在3号厅发现许多蝙蝠倒挂在洞顶上休眠,突然见陌生人造访,它们都匆匆飞岀洞去。洞内处处有蜜蜂、黄蜂、土蜂等蜂儿飞翔。按照秦利虎关于“人不惹蜂,蜂不犯人” 的提示,我们都小心翼翼地与蜂为善。因为此洞也属于蜂类的甜蜜世界。

会真洞洞口正对西岭美女峰。民间传说,有一个白毛狐女名叫会真,隐身八岔洞修真养性,转成了正果,位列仙班。会真仙子採集百草炼成仙丹,并且时常乔装白衣女士,以郎中的身份下乡给穷苦百姓无偿治病。人们都尊称她白衣仙姑。因此,《峄县志》用她的芳名将八岔洞命名“会真洞”。会真洞左右和洞上方的峭岩绝壁30多米高,洞门南旁有摩崖石刻,并凿岀碑形的凹槽。碑高1·7米,宽0·9米;因日久风化,碑文大部分字难以辨认;碑下落款为“大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碑上方四个大字隐隐约约,用放大镜仔细审视,才认出是“芳名碑记”。四个大字,意味深长。体现了古人对“会真仙子传说”的认可和崇拜。

所谓八岔洞,只是形容它的洞岔繁多。其上洞、下洞、东西南北洞、以及洞中洞、岔洞再岔洞,非常复杂,它究竟有多少岔洞?尚待详查。我们岀离八岔洞,惊奇的发现山山岭岭长满了兰草!古人对兰陵的觧释是“因山陵长满了兰草,而取名兰陵。”然而,地方历史犹如八岔洞一样,岔洞很多;青石山是不是荀子创建兰陵古城的地方?仍须认真的考证与探讨。

综览以朝阳洞为中心的青石山洞窟群,毎一个天然建筑物都是鬼斧神工一般的精雕细凿,都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上乘艺术品。我们由衷的感到:从荀子传说到青石山文化,这一方苍茫大地的历史人文,特別是这里的山山水水的一草一木,都和当代人有着相依为命的血缘关系、伙伴关系。保护自然人文、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峄县朝阳洞群与荀子文化

壹点号书山邵明思

原地址:https://www.9qiming.com/qm/7058.html
点击阅读全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